7月9日,北京茗视光眼科晶体中心朱思泉教授成功完成了中国内地首批预装式焦深延长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成功标志着这款融合了焦深延长和多焦技术的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将为广大白内障合并散光、老花的患者带来更优的视觉质量。
患者杨女士,53岁,患有白内障、近视、散光和老花,术前右眼视力0.3、近视200度、散光250度;左眼视力0.03,近视475度、散光325度,同时还有225度的老花存在,驾车和近距离用眼都非常不便,看远看近都不清楚。当天,在团队行云流水的配合下,杨女士手术顺利完成。
从看得见到看得好
连续视程晶体满足更多人的需求
随着老龄化现象的到来,很多人同时面临着近视、远视、散光、老花和白内障的问题,也叫做屈光性白内障。过去,人们仅要求看得见,现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更多人希望通过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同时获得远中近都清晰的视力。
朱教授是国内最早屈光性开展晶体植入的专家之一,多年来一直钻研怎么让患者既看得清又看得好,从单焦点、双焦点、三焦点、连续视程人工晶体植入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都倾注了大量心血,多项研究获得国家级奖项。
此次植入焦深延长散光矫正型晶体,融合了焦深延长和多焦技术,能够扩大物像的清晰范围,可让患者从 33cm 近距离到远距离都能模拟人眼连续地看清物体,形成全程视觉,同时又增加了散光矫正功能,也很贴合国人的用眼需求。
散光关乎术后视觉质量
茗视光眼科晶体中心通常采用飞秒激光辅助下的白内障手术,利用飞秒激光精确计算,确定切口的长度和位置,以及在特定轴向上松解150度以内的散光。
朱思泉教授表示:“散光作为低阶像差对患者视力影响较大,而杨女士的散光度数在200-300左右,散光度数较高,无法单纯通过飞秒激光达到矫正目的,因此需要一款散光矫正型晶体,来满足患者日常用眼的需求。从目前的临床情况来看,已经有单焦散光晶体、双焦散光晶体、三焦散光晶体,此次连续视程+散光矫正的晶体率先投入临床使用,能给患者更好的视觉质量。”
与此同时,常规的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可能存在移位、旋转的风险,预装式焦深延长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采用创新型ToricⅡ直角磨砂C襻设计,能够最大化襻部和囊袋之间的摩擦力,真正做到轴位稳定这一难点。
茗视光眼科晶体中心两大“黑科技”
双驱动精准个性化诊疗
“眼科手术越来越向着微创、精准、安全的方向发展,为了让更多眼科患者受益,维护全生命周期眼健康。目前,茗视光眼科的各类晶体手术以应用 ‘飞秒激光辅助+3D数字化导航显微镜’为技术特色,实现双驱动精准个性化。”朱思泉教授表示。
蔡司ARTEVO 800数字导航3D显微镜在茗视光眼科投入使用以来,在晶体手术中已全面应用,有过半的患者需要植入散光型晶体,这就需要精准的晶体轴向调整,以前需要每个病人术前标记,误差大概在5°,现在有了术中实时导航,可以精确到1°。同时,拱高在晶体手术中是非常重要的参数,通过OCT也可以帮助医生观察晶体的位置,确保合适的拱高。
茗视光眼科晶体中心在检查方面也配备了先进的检查设备!依据各项检查设备精准的数据和朱思泉教授40万例的手术经验,结合患者屈光状态和视觉习惯,朱思泉教授会采用AI大模型,个性化设计每一个手术方案,最大程度个性化的改善患者的视功能。
北京茗视光眼科晶体中心由朱思泉教授领衔,在老花眼和白内障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是较早开展飞秒激光辅助下白内障手术和三焦点人工晶体的医疗机构之一。目前已建立了系统、规范的屈光性白内障流程管理体系,可根据患者的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用眼习惯以及特殊需求(驾驶,摄影,美术画画,体育运动等),为每一位患者量身定制手术方式,提供全生命周期、全眼健康一站式解决方案。